暴风雪历险记
◎韩玉舫
那是1988年1月16日上午10点,两辆42座大客车从阿勒泰市出发驶向布尔津县。因前两天大雪封路,第一辆车挤满了人,艾子带着女儿和另一个女孩挤站在车头过道;第二辆车则载满了布尔津、哈巴河、吉木乃县委党校及干校的干部。发车前,刘师傅高声嘱咐:“雪厚,前车要破雪开路,大家备足干粮,路上可没饭馆。”
一路艳阳。两点多,两车行至阿拉哈克乡西侧十公里处,前车因破雪耗油过多,刘师傅停车带着徒弟去后车抽油。后车赵师傅不仅提来两桶油,还扛来大小榔头、钢钎、工兵锹和钢丝绳,说:“到了苇子湖用得上”。4人刚加完油回到驾驶室,赵师傅突然喊道:“快走,暴风雪来了!”话音未落,“咔嚓”一声——刚冲出50多米的大客车,前轮碾碎冰面,陷进了冰窟窿。霎时间,12级狂风裹挟着冰碴猛砸车窗,车被剧烈摇晃,乘客们相互搀扶才勉强站稳。艾子将女儿和燕子紧紧搂在怀中,熄火的车厢内温度骤降至零下40摄氏度。暴风雪肆虐一个多小时后,众人心灰意冷——车上没有任何通讯工具能求救。
这时,车里传来一声惊叫,有人哭喊道:“老太太和婴儿冻僵了……”艾子猛地起身,“让开”,她双臂一分拨开人群,箭步冲到老人身边,一手掐人中、一手按心包经,继而点膻中、揉内外关……片刻后,昏迷的老人渐渐苏醒,艾子迅速掏出速效救心丸喂她服下。转身又扑向产妇,利落地解开襁褓,将搓热的双手按在婴儿前胸后背,随即解开自己的衣扣,“男同志转身”,说完便把冰凉的婴儿贴在了自己的胸口,嘴对嘴吹气、吸气……“哇”的一声,婴儿开始啼哭,车厢里顿时欢声一片。艾子指导产妇贴胸哺乳,自己早已面色惨白……
刘师傅捧着半缸热水递给艾子,“您救了两条命……”随后他又低声恳求组织人挖车。艾子转手将热水递给产妇,“快灌到奶瓶里,放点白砂糖喂孩子。”这时,校长班学员——布尔津县二牧场民校的哈立恒校长领着十几名干部走来,“韩校长,您歇着,挖车交给我们。”艾子郑重叮嘱:“下车后务必排成纵队,后面人抱紧前面人的腰,弓腰顶风挪到车轮处,千万不能松手!”
12人在司机带领下,抡着钢钎、榔头砸冰,干了两个多小时才回到车上。再次发动时,车轮仍在冰槽里空转,司机束手无策!“冰天雪地找不到垫车轮的东西啊!”车内怨声四起……艾子起身安慰:“大家别急,请党员同志出列!”她高高举起自己的大衣,“用大衣垫车轮!”哈立恒立即补充:“分两组,20人推车、40人拉车。韩校长指挥,车轮一动就垫大衣……”艾子嘶哑着喊道:“女同志和老人留下,男同志都下车。”
队伍迅速集结——前面36个壮汉像蜈蚣一样拽着钢丝绳爬向车头,后面20人抱成串挪到车尾。艾子站在最前方:“听我口号,一、二!赵师傅,车一动就垫大衣。”狂风突然将艾子掀离地面,大巴特一个箭步抓住她的脚按在了自己弓步站定的左大腿上,赛力克同时托住另一只脚,“踩着我的腰!”艾子挥臂高喊:“一、二,加油!”
“车轮移,垫大衣……”的喊声压过风啸,14件羊皮大衣全垫入冰窟窿,随着最后一声呐喊,客车猛地冲出冰面。
艾子、哈校长、刘师傅又带着前车28人如法炮制,帮助赵师傅拉出了第二辆客车,14件羊皮大衣已被碾得粉碎。
凌晨一点多,两辆车终于抵达二牧场中学。四个大教室里,八个油桶炉烧得通红,劫后余生的乘客分男女安置,学校所有教职工及家属都忙着送食物和被褥,艾子被请进婚房,经翻译才知——那位产妇带着婴儿和奶奶来参加弟弟的婚礼。奶奶颤巍巍向众人讲述艾子救人的经过,满屋人热泪盈眶……